4月19日,由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
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审议会在京举办。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处长蒋志君;科技部总体组专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朱美芳、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暴宁钟;项目顾问专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授级高工
张慧琴、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郭子芳,以及来自项目承担单位的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马咏梅主持。

在环保法规日趋严苛,绿色发展、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原液着
色聚酯纤维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目前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主要采用色母粒法生产,受颜料分
散性、母粒流动性等限制,生产深色、细旦等高品质纤维品种还比较困难。马咏梅表示:
“在国际上,科莱恩、卡博特等国外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掌控了全球高端纤维级色母粒市场
,我们的高端应用需要主要依赖进口。因此,亟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品质原液着色聚
酯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瓶颈,提升原液着色聚酯纤维的色牢度、色彩鲜艳度以及单丝细度
等品质指标,开发出高色牢度、深染、细旦的高品质原液着聚酯纤维产品。”
据了解,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
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已经建成了2000吨/年原液着色聚酯连续聚合柔性试验线
,开发出了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中试技术。中试连续生产高品质原位聚合
原液着色聚酯纤维较同等颜料含量色母粒法生产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在单丝细度、力学性能
和色彩均一性等品质指标上均显著提升。当前亟需进行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
合技术工业化验证,形成工业化成果向行业推广。
“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项目将通过研究原液着色聚酯
原位法连续聚合制备过程工程放大技术,开发高储存稳定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连续制备
技术、高颜料浓度聚酯预聚体制备及在线添加技术、原液着色聚酯大容量原位法连续聚合
与熔体直接纺丝技术及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高效低成本转产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形
成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工业化成套技术,建立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
酯的产品标准、评价方法及生产技术规范,建成10万吨/年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
聚合产业化示范线,实现特黑、细旦、高强等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品大规模高效制
备。
会上,蒋志君介绍了项目评估相关管理规定,编制实施方案的5项核心关键,特别
强调了项目牵头单位的责任,项目团队在高品质色浆制备、原液着色聚酯原位聚合与纺丝
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构建了从色浆、原液着色聚酯到原液着色纤维的产业链协同攻关
团队,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朱美芳主持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审议环节,她充分肯
定了该项目对推动我国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她提出,在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产品各项指标的设定,因为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能被市场认可是
关键;项目负责人汇报了项目组内部研讨及实施方案修改,项目顾问专家认真审阅相关材
料、听取汇报后,从考核指标、技术及理论创新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和讨论。经
审议,该项目的实施方案与项目任务书要求一致,其技术路线、考核指标明确,项目课题
设置合理;项目阶段目标和分工明确,计划安排基本合理;项目法人单位职责明确,项目
内部交流及检查机制健全,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审议。
据悉,该项目技术成果将应用于中石化洛阳分公司10万吨/年大容量聚酯连续聚合
生产线,建成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产业化示范线,实现高品质原位聚合原
液着色聚酯工业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