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
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
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
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
、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在此次发射过程中,作为化纤联盟成员单位的东华大学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也为此提供科技支撑,贡献了一份力量。

东华设计多款专用服装鞋履
在16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三名航天员身着东华大学航天员服
装研发设计团队研制的常服帅气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
设计团队为保障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其中,既包括航
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还有常服、任
务训练服、专用服饰等地面任务服装多个种类,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
能,还要融入中国特色设计元素,成为航天员亮相世界的“太空华服”。
各具功能的不同类型服装,有的能够帮助航天员在长时间太空飞行中起到对抗
失重对人体肌肉的不利影响,有的还能呵护航天员调节他们的情绪和心情,同时还要考虑
舱内光线环境下进行摄影、摄像和图像传输后的显示效果,可谓是“一样菜必须满足百家
胃”。
例如在航天员常服设计中,在天空色湖蓝基础上加入象征地球天际线和外太空
色调元素。工艺上多以立体直线条为主,前肩隐喻航天飞行轨迹的“S”型弧线与前胸象征
胜利的“V”型直线拼条呼应,呈现粗细曲直和谐之美。
除了服装本身,航天员佩戴的一些服饰用品的设计还要依据服装的色彩和造型
进行系统规划。其中,航天员荣誉徽标的主线条犹如航天器在宇宙中的飞行轨迹,给人以
向上奋飞的动感,五角星的数量表明了佩戴者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次数。团队通过航天员
专用服装这样的综合载体,用艺术设计彰显“飞天”的内涵与风采。
除了服装本身,航天员佩戴的一些服饰用品的设计还要依据服装的色彩和造型
进行系统规划。其中,航天员荣誉徽标的主线条犹如航天器在宇宙中的飞行轨迹,给人以
向上奋飞的动感,五角星的数量表明了佩戴者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次数。团队通过航天员
专用服装这样的综合载体,用艺术设计彰显“飞天”的内涵与风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位航天员“扶摇直上九万里”,“脚”上功夫一
定要做好。据东华大学航天员舱内用鞋研发设计团队负责人、东华大学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教授郑嵘介绍,舱内用鞋的设计研制整合了学校人体测量学、人体工学、材料学、三维建
模、快速成型、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优势,并获得了行业资源及相关合作企业和单
位的支持。最大程度地应用了以人体工(效)学为基础的相关先进技术和成果,结合了足部
三维扫描技术、足底压力分析、一体织造等科技,精细而全面地考虑了包括空间站的特殊
环境、人体的特征、运动的需求等设计影响因素。
舱内用鞋的材料以热塑材料、混纺针织材料为主,柔软、轻便、环保、抗静电
、透气、富有弹性,保证了航天员在飞船舱内及空间站失重环境下进行活动时脚部的舒适
和安全。同时,舱内用鞋采用跨尺码设计,尺码上分别设计了可以涵盖多名男女航天员的
尺码体系,并考虑到多种作业环境下的足底形态变化,以匹配航天员的足部运动特征。考
虑到舱内的微重力状态以及飞船载人的重量要求,舱内用鞋比日常百姓穿的普通鞋要轻很
多。
脚面造型尝试“鱼排骨”式的波状结构,保证了灵活性与保护性的统一,以缓
冲航天员运动时产生的碰撞,脚部前端与后部设计饱满,不仅使穿着上更加舒适,而且造
型更为立体。最终色彩上采用“深空蓝”与黑颜色结合的方案,黑色体现了时尚、科技的
因素,同时与舱内工作服的蓝色相匹配、实现视觉搭配上的和谐感。


纺织新材料也登上太空
此外,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新
材料”)的相关产品也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登上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助力。该公司
总经理李鹏受邀赴酒泉现场观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

中纺新材料为通用技术集团下属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的高新技术
企业,多年来,公司立足科研创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已任,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在纤维基复合材料技术纺织品领域不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公司的气胀式救
生衣材料、充气式床垫材料、个体防护服材料、软体油囊水囊材料、特种帐篷材料、芳纶
预浸料、航空救生滑梯材料、高性能打捞气囊材料、非开挖管道修复材料等功能性纤维基
复合材料均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医疗健康、休闲娱乐、交通工
具、市政工程、应急救灾等领域。
未来,中纺新材料将持续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开拓创新,增强公司科研技
术实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技术进步积极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