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联盟 联盟动态 政策法规 媒体聚焦 技术动态 市场动态 企业之窗 展览会议 友情链接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

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我国发展环境在‘十四五’时期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对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即构建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化纤联盟牵头单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之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从行业角度进行了详细解读。

    化纤作为纺织产业最为重要的纤维原料,其持续稳定生产关系到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在吸纳、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后,化纤行业也提升为先进制造业。2021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化学纤维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从应用领域来看,化纤行业已经突破传统理念,不再仅仅为服装、家用纺织品提供原料,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建筑增强、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围绕本次《指导意见》的发布,陈新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分析了近年来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着重针对“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解读。

    记者:“十三五”时期,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您如何看待化纤工业“十三五”的发展和“十四五”时期化纤在纺织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陈新伟:我国是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三五”时期,化纤工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集中表现在产业优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等方面。至“十三五”末,化纤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85%,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常规纤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高性能纤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及竞争力日益增强,为纺织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化纤工业的新定位和作用,即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定位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化纤在纺织产业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以及对战略新兴产业乃至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的发展目标。您认为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行业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陈新伟:这个指标主要是考虑新发展阶段行业要贯彻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思路,强调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化纤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基本与GDP保持一致,“十四五”时期也将保持这一水平,但也要认识到化纤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其产品价格变化、盈利水平与原油、上游原料有紧密相关性,因此需综合评估行业运行发展质量。

    “十四五”期间,化纤工业发展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高质量发展尚不充分,原料保障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尚需提高。二是部分原辅料、助剂及关键装备制约尚需突破。如锦纶66关键原料己二腈国产化进程缓慢;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进口依存度偏高,部分生物基纤维原料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提升等。三是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材料的发展还有差距。四是绿色发展和循环再利用体系需要完善提高等。

    因此,化纤工业在“十四五”时期还将补齐短板,强化优势,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纺织产业链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坚持创新在化纤工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创新体系,塑造纺织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坚持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坚持节能降碳优先,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绿色纤维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四是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优化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体系,培育纤维知名品牌,拓展纤维应用领域,从原料端引领纺织价值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记者:《指导意见》对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研发经费投入以及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层面将如何推动这些目标的具体落实?

    陈新伟:首先是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筑牢创新基础。打通理论研究、工程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主力军作用,开展前瞻性纤维材料研究;增强国家级、省级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加强关键装备、关键原辅料技术攻关,推动生物基化纤原料、煤制化纤原料工艺路线研究和技术储备,增强产业链安全稳定性,此外要优化布局,培育优质企业等等。

    其次要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要提升功能纤维性能和品质稳定性,拓展功能性纤维在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水平。具体包括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生产与应用水平,提升高性能纤维质量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海洋工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土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体及原料纯度,加快稳定、高效、低能耗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的发展目标。行业协会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化纤工业数字化转型?

    陈新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化纤工业的必然选择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化纤工业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进展,2家化纤企业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家化纤企业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涵盖聚酯涤纶、锦纶、氨纶、PTT纤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和碳纤维等行业。

     “十四五”期间,5G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深入应用,为化纤行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国际领先提供珍贵机会窗口。化纤行业数字化转型将从点到面,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应用水平、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联网率,同时推进行业与互联网融合新业态模式发展,实现制造过程全流程数字化和生产装备智能化、完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加强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技术标准工作等。

    记者: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指导意见》也对绿色制造系统提出了新要求。行业协会将具体开展哪些重点工作推动化纤工业绿色化转型?

    陈新伟:一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制定化纤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明确行业降碳实施路径,加大绿色工艺及装备研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加快化纤工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建设。

    二是提高循环利用水平。实现化学法再生涤纶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推进再生锦纶、再生丙纶、再生氨纶、再生腈纶、再生粘胶纤维、再生高性能纤维等品种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废旧军服、校服、警服、工装等制服的回收利用力度,鼓励相关生产企业建立回收利用体系。

    三是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严格能效约束,完善化纤行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依法依规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加大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行业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的落实力度,开展规范公告,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要求。

    记者:“十四五”时期是化纤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您认为我国化纤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空间?本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化纤行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陈新伟:从技术革新发展的趋势来看,新材料占据新科技革命前沿,基因工程、高分子改性、纳米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纺织纤维材料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技术路径。生物基合成、海洋生物基、煤化工制取等纤维原料新技术路径,也为纺织行业突破石油资源约束提供选择,进一步巩固产业链安全。

    从绿色低碳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来看,“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化纤行业指出强化碳减排的重要责任。我国化纤行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纤产业体系,在突破原料与技术瓶颈、推动产业与消费市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责无旁贷。此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需求增加,如碳纤维可以广泛应用于风电、光伏、储能和交通轻量化等领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明显的减碳贡献。

    从消费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的趋势来看,化纤行业在提升品质、功能及品牌、服务等多角度附加值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创新发展空间。

    《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化纤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在行业、企业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化纤行业将加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联 盟 成 员 更多>>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
· 北京服装学院
·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
·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 滁州安兴环保彩纤份有限公司
· 天津工业大学
·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 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 铜牛集团公司
· 北京化工大学
· 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
· 福建省晋江市浩沙制衣有限公司
· 沈阳化工研究院
· 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 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 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
· 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宝力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 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凯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浩沙实业(福建)有限公司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荣盛化纤有限公司
·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百宏聚纤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海安县化纤业总商会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
· 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 天津科技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通大学
·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联 盟 简 报
化纤联盟简报(第157期)
化纤联盟简报(第156期)
化纤联盟简报(第155期)
  2010-2023年度 化纤联盟简报(第154期)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中国纺织网
  全球纺织网
  中国纺机网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更多>> 
     
版权所有:化纤联盟 京ICP备11034544号-2
电话:010-65987533 传真:010-010-65010837 Email:renshuang@cta.com.cn
地址: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 邮编: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