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时间: English
首  页 关于联盟 联盟动态 政策法规 媒体聚焦 技术动态 市场动态 企业之窗 展览会议 友情链接
 
   

杨东辉:七大着力点助推行业质量提升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做到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处理好增长速度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关系,解决好社会发展的质量问题。因此,质量必将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

♦ “十二五”继续提升质量 顺应科学发展大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纺织工业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质量提升是综合体现。“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质量推进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大局,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和科研创新技术进步是质量飞跃的双引擎。而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是落实质量提升的三个主要领域。为完成纺织由大变强的目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以下七项工作:

    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强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品牌的提升。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比例,“十一五”期间研发强度不足1%的企业要争取提高到1.5%左右,高于1%的企业要争取达到3%~5%的目标。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开展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帮助企业搭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平台。加快推进落实《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50项重点专项的突破,110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推广和普及,加快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加快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积极引入和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行业质量管理培训和普及。鼓励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将质量管理纳入行业发展战略,强调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全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舆论监督。规范行业质量市场,杜绝虚假宣传、质量欺诈等行为,开拓规范行业重点产品自我声明模式,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塑造行业质量形象,营造良好质量环境。
    鼓励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激励机制,提升产品质量。重视质量工作一把手工程,推行质量问题追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奖惩机制,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全行业质量责任意识。
    加快纺织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纺织标准化体系研究工作,努力建立与市场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纺织标准体系,开展国内外标准体系的对比研究,加大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工作力度,提升标准编制质量;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开展标准化人才队伍培训,加强相关强制性标准执行力度,通过国家强制性检验检测、海关查验和第三方检验等途径,监控、规范和引导企业行为,建立健全纺织服装质量保障的标准体系。

♦ “十一五”成绩不凡 世界消费者认可中国纺织

    “十一五”期间,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质监总局在纺织服装流通领域的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产品实物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纺织服装质量得到全世界认同。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统计汇总整理,“十一五”期间,纺织品服装大类产品抽查平均合格率为86.87%,远高于“十一五”期间的71.33%,表明纺织服装整体质量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随着我国纺织品服装质量的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达到30%以上。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中的40%来自中国,对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日本进口纺织服装产品中在中国生产的也超过了70%,我国纺织服装质量已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可。
    QC 小组活动创造价值12.73亿元。QC小组活动是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2年开始在全行业推广。
    该活动在协会和全国总工会双方领导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尽管面对诸多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不利影响,企业仍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这些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注册QC 小组数12191个,QC小组平均普及率为19.51%,平均成果率为74.94%,可计算的经济价值累计达12.73亿元,成果转化率不断得到提高。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进入纺企。先进技术依靠先进管理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9年在行业内首次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共有31家企业获得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纺织行业推广应用的空间还很大,卓越绩效模式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导入将会有效地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纺织服装业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中国名牌评比开始于2001年,截止2007年底,纺织行业共有37个目录,269家企业30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其中服装服饰类中国名牌数量从2001年的11个增加到2007年底的143个,家纺类中国名牌截至到2007年底达到45个;到2009年4月底共有145家纺织服装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认定数量占全国比例由1999年的10.81%上升到2006年的19.9%。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区域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 盟 成 员 更多>>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
· 北京服装学院
·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
·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 滁州安兴环保彩纤份有限公司
· 天津工业大学
·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 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 铜牛集团公司
· 北京化工大学
· 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
· 福建省晋江市浩沙制衣有限公司
· 沈阳化工研究院
· 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 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 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
· 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宝力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 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凯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浩沙实业(福建)有限公司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荣盛化纤有限公司
·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百宏聚纤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海安县化纤业总商会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
· 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 天津科技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通大学
·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联 盟 简 报
 
 
 
2010-2012年度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中国纺织网
  全球纺织网
  中国纺机网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更多>> 
     
版权所有:化纤联盟 京ICP备11034544号-2
电话:010-65987533 传真:010-010-65010837 Email:renshuang@cta.com.cn
地址: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 邮编: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