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其神秘面纱也被揭开。为飞行器提供动力,比 
                        “天宫一号”还长3米多、达13.6米的太阳电池翼受到关注。据了解,根据目前航 
                        天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空间站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特别是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 
                        建造功率大、重量轻的太阳电池翼成为保证国际空间站电能需求的关键。过去的太 
                        阳电池翼多是铝合金材质,由于重量大、发电量小、易氧化、寿命短,不适合为空 
                        间站和低轨道卫星提供电能的需求,已被许多国家淘汰,研制新一代半刚性太阳电 
                        池翼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攻关课题之一。 
                            在国家及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课题组担纲“天宫一号 
                        ”电源分系统“高压半刚性太阳电池翼玻璃纤维网格材料”的研发任务。从2004 
                        年起,他的团队与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东华海天产业用 
                        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经过大量实验,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终 
                        于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品通过地面空间力学性能试验,完全达到设 
                        计要求。 
                            据陈教授介绍,“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把“碳纤维框架结 
                        构+玻璃纤维网格编织技术”应用到太阳电池翼上,其中玻璃纤维网格是核心技术 
                        之一。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是一种以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经编工艺生 
                        产的高密度经编织物。其关键技术包括:高柔软性玻纤原料及浸润剂研究、玻璃纤 
                        维可编织性能研究与表征、高强玻纤整经技术及装备研究、高强玻纤经编机成圈理 
                        论技术及装备研究、高密度高品质玻纤经编织物编织可行性研究、经编网格平面内 
                        机械性能均匀性研究、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等。 
                            “这个技术目前只有俄罗斯掌握,但他们不卖给我们。不过,中国人完全有能 
                        力自力更生,掌握空间站核心技术。”陈教授说。(据中国纺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