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夏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关系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点要补齐短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二是着力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提高我国纤维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我国化纤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既扩大有效需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又推动生产转型升级,巩固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三是着力推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处理好行业发展与减碳关系,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研究制定化纤行业双碳战略路线图,明确行业降碳实施路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对化纤工业下一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要提升供给体系韧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消费升级。要高度重视“品牌”作用,扩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绿色纤维”等工作影响力,提升消费者对中国纤维和企业的认知度,进一步联合服装、家纺企业加强优势品牌培育,通过品牌建设来扩大需求、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巩固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更加注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用品质、价格等硬优势赢得市场。要让绿色低碳成为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让绿色低碳纤维制品赋能纺织服装产品。三是推动各类纤维原料协同创新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协同创新和相互赋能,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动化纤、棉花两条链良性有机联动,互为支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加强产业和贸易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顺应新形势 以新材料赋能新赛道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杜莹芬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分析了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她表示,从国内看,疫情持续蔓延,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投资、消费、贸易等均承受了巨大的下行压力。“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体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力度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 杜莹芬表示,从近期的数据看,国民经济延续了恢复态势,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积蓄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